|
高山流水遇知音类别:古琴雅韵 时间:2005-07-18 浏览次数:23427
2003年 11月7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巴黎宣布,中国的古琴成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是继昆曲之后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二个中国文化门类。琴棋书画,曾是中国古代文人引以为傲的四项技能,也是四种艺术。其中,琴乐是中国历史上渊源最为久远而又持续不断的一种器乐形式,其可考证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和琴有关的典故。然而,由于琴自古都是文人自我陶冶的一种雅好,很少在公众场合演奏,所以现代人对它的了解已经十分有限。此次,古琴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国内和世界的关注,古老的古琴艺术也许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当然,最令人关心的莫过于古琴作为一种经典的艺术在现实中面临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它需要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据介绍,当前古琴艺术面临的困难主要有四个方面:人才的组织与培养,曲目的整理,录音资料的保存和乐器的保存与修复。 这四个问题其实正是众多琴家以及艺术研究院的院领导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首先,由于古琴艺术的博大精深,要求琴人具有文史与艺术的多重修养,所以古琴的修习与传承都需要较长的周期,如果不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并开展相应的研习活动,就会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因此,古琴人才的组织与培养是目前的首要问题。第二个现实问题是曲目的整理,中国共有3000余首传统古琴曲谱,但现在能演奏的不足百首,所以以琴家打谱手段整理典籍,是古琴演奏艺术能否发扬光大的重要保证;不过,现在的打谱活动都是琴家按照各自的喜好、能力各自进行的,缺乏组织性,效率也比较低,现在是组织起来的时候了。第三,古琴名家,尤其是已经过世的古琴名家的录音资料也急需保存,但这需要经费和设备。最后,现时存见并仍可使用的古琴,仍有相当数量,年代最早者为隋唐,从目前保存情况看,部分于博物馆保存的藏品,即使收藏条件比较好的也很难挽救;所以,急需就琴的保存与修复建立科研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据了解,此次古琴成功申请成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部门已经准备从乐谱普查、乐谱采集收藏、曲谱编纂、古琴录音等各个方面开展一系列工作。 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最先感觉到古琴的春天正在悄悄临近的是一批接近演出市场的人们。 当前古琴演出市场的行情看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琴的“群众基础”夯实了。据了解,现在上海、北京、昆明、扬州、南京、天津、常熟、成都、杭州等城市都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琴社向古琴爱好者提供教学、培训。更为可喜的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享誉海内外的职业古琴家们。借助于中国古琴成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机遇,正在为他们倾注了一生的精力所从事的古琴演奏、教学、研究开拓更为广阔的天地,而且特别重视古琴的普及。 古琴之雅无庸质疑,但雅乐并不代表必须曲高和寡、孤芳自赏。此次古琴成功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能为古琴艺术带来更多的关注目光,让更多的人知道古琴、学习古琴;古琴的春天一定会应运而降临! |
Copyright © 2005-2018 worldovervie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